煙農19號(原代號煙優361)
品種來源 煙臺市農科院選育而成。
審定情況 2001年通過山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審定編號:魯農審字[2001]001號。
特征特性 冬性,幼苗半匍匐,葉片深黃綠色、上沖,株型較緊湊,分蘗力強,成穗率中等。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生育期245天,比魯麥14號晚熟1-2天,熟相較好。株高84厘米,畝有效穗數41.9萬個,有效分蘗率33.5%,穗粒數34.5個,千粒重36.4克,容重766.5克/升。穗型紡錘,長芒、白殼、白粒、硬質,籽粒較飽滿,抗倒性一般。
抗病性鑒定:中感條、葉銹病,感白粉病。生產試驗統一取樣經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
測試結果:粗蛋白含量15.1%,濕面筋33.5%,沉降值40.2ml,吸水率57.24%,形成時間4分鐘,穩定時間13.5分鐘,弱化度24b.u,公差指數19b.u,評價值61。
硯烘烤品質:重量160克,百克硯體積825cm3,烘烤評分88.8。
產量表現 1997-1999年參加了山東省小麥高肥乙組區域試驗,兩年平均畝產483.6公斤,比對照魯麥14號減產0.3%;1999-2000年高肥組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79.36公斤,比對照魯麥14號增產1.3%。栽培要點 全省畝產400-500公斤地塊作為強筋類小麥品種推廣利用。適宜播期為10月上旬,一般每畝基本苗7-8萬,節水地塊適當增加播量,一般每畝基本苗12-15萬;施足基肥,注意氮、磷、鉀肥配合施用,不要偏施氮肥,苗齊、苗勻、苗壯;澆好越冬水。春季抓好劃鋤保墑,次肥水在拔節后期或挑旗期。該品種在肥水較大地塊易倒伏,管理上應適當控制播量,合理肥水,并采取化控措施增強抗倒性。及時防治白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