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況。本區域包括云南、貴州、四川、重慶、湖北和湖南兩省西部、陜西安康地區。水資源較為豐富,但易發生季節性干旱。
(二)灌排建議。堅持抗旱與防澇并重,灌溉與排水結合,抓好田間水分管理,促進馬鈴薯穩產豐產。
目標產量高的地塊,應高壟覆黑膜種植,并采用膜下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當苗期、塊莖形成期、塊莖膨大期壟頂正下方20cm土壤相對含水量低于70%時,應及時滴灌,收獲前5天停止灌水,收獲前20天停止施用氮肥。采取溝灌的地塊,當苗期、塊莖形成期、塊莖膨大期壟頂正下方20cm土壤相對含水量低于65%時,及時灌溉,灌水不浸沒過壟,收獲前7——10天停止灌水。該區域汛期易出現連陰雨和暴雨等災害性天氣,雨后及時清溝排水,降低田間濕度和漬澇危害。天晴后及時中耕培土除草,改善土壤結構,提高根系活力。
(三)排灌措施。可采取以下節水灌溉措施:一是滴灌,每次灌水3——6m3/畝。二是溝灌,每次灌水約30m3/畝。三是淋灌,每次灌水4——6m3/畝。降雨偏多地區應開挖配套排水溝,及時清溝渠內淤泥雜草,排澇降漬。
(來源:全國農技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