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重慶日報記者從市農業農村委獲悉,連日來重慶各地多措并舉打好春季農業生產,全力夯實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根基。
這幾天,在涪陵區江東街道新梨村的蔬菜種植基地,村民正搶抓農時翻地松土,為搭建蔬菜大棚、移栽幼苗做準備。千戶來農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吳清林說,規劃的78個大棚馬上搭建完成,同時他們還會在大棚周邊搭建瓜果架,種植藤蔓類的蔬菜新品種,預計今年蔬菜種植基地擴展到500余畝。
在永川區來蘇鎮,各式新型農用機械成為了春耕生產的好幫手。一臺展翼5米長的大型無人直播機正在稻田上作業,不到20分鐘,10畝稻田就播種完畢。“近300畝地,無人機用不到一天時間就播完了,過去人工播種至少要一個星期,不僅提高了生產效率,還節約了大量人工成本。”來蘇鎮種糧大戶喻華說。
在奉節縣紅土鄉白鶴壩水稻基地,新投用的工廠化育秧技術深受農民喜歡。“工廠化育秧技術育秧周期短、秧苗生長不易爛,農戶不僅省心,還節省了種植成本。”紅土鄉白鶴壩水稻基地負責人毛靜說,傳統的育秧方法,一斤谷種,加上人力物力,種植成本要八九十元,工廠化育秧成本節約了一半。
為幫助農戶搶抓農時,不誤春種,3月以來,綦江、梁平、榮昌、墊江、大足、南川等地,組織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為農戶帶去幼苗移栽、農機操作、新品種推廣等專業技術知識。比如,涪陵區馬武鎮積極引進種植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經營主體流轉閑置田,種植起大春作物。馬武鎮農服中心主任傅孝強說,目前全鎮有耕地面積9.5萬畝,目前大春作物的播種量達80%以上。
此外,為護航春季農業生產,各地農業綜合行政執法人員正加大對農資銷售市場的檢查力度。市農業綜合行政執法總隊相關負責人說,他們將持續在重點領域、重點環節、重點時節強化日常監管、執法巡查和執法辦案力度,引導廣大農民朋友合理購買、科學使用農資,確保農業穩產、農民增收。
市農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則表示,今年糧食生產任務重、困難多、壓力大,各級各部門要多措并舉,筑牢糧食底線,確保今年糧食播種面積達3012.2萬畝、產量達216.1億斤。
(來源:重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