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很多農戶和農技推廣人員反映,一些麥田出現不同程度苗黃現象,其中大部分麥田葉片 葉尖發黃,少部分麥田麥苗主莖基部1~2葉干枯。小麥發黃現象年前后,早從豫南信陽、駐馬店開始,目前由南往北開始蔓延,逐漸從河南向河北、山東發展。
小麥早春黃化或者發黃,在豫南大面積發生已經有五六年的歷史,早判斷為黃化葉病毒病、梭條斑病毒病,按照病毒病的防治還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從2015年開始,采用防治病毒病的措施并沒有取得成效。經過大范圍的調查發現,隨著土壤環境的惡化以及環境的影響,小麥發黃現象并不是簡單的病毒病導致,而是綜合因素所導致。
小麥黃化的發生原因
1、隨著土壤環境的惡化,如酸化、板結等等,使得小麥植株根系在土壤內發育變得困難,加上去年冬天溫度相對較低,更抑制了小麥新根的發育,同時小麥抗寒能力降低,從而吸收營養變得困難。加上年后溫度相對較高,地面上部植株體內開始活動,但是下步營養供應不上,從而使葉片發黃。目前發黃的小麥,拔出來幾乎很少有新根就是例證。
2、整地質量差,尤其是秸稈還田、旋耕整地后鎮壓不實或沒有鎮壓的麥田發黃較重。深播弱苗田及播種過淺、分蘗節裸露弱苗田及晚播弱苗田,次生根少而短,加上年前雨水較少,土壤塇松的麥田失墑快,表墑不足,根系吸收水分養分困難,下部葉片及葉尖發黃較重。
3、土壤化境的惡化也加劇了土壤病菌的發生和累積,在很多田塊紋枯病、全蝕病、根腐病發生較重的麥田麥苗發黃較重。病斑部位重者已經枯爛,有的葉片干枯,有的葉尖發黃。部分田塊金針蟲等地下蟲 發生較重,咬斷小麥莖基部,致黃葉死苗。同時小麥黃化葉病毒病、梭條斑病毒病在有些地塊也有發生。
4、由于土壤團粒結構的破壞以及片面使用大量元素,導致中微量元素的吸收及補充存在缺陷。這個問題已經成為現在乃至未來很多作物必須重視的問題。
5、麥田除草劑(如唑草酮)及使用不當造成葉片葉尖發黃。部分農戶使用除草劑時配制方法不當,藥液濃度不均勻或使用量偏大,引起帶狀或片狀麥苗葉片葉尖發黃。受害葉片起初呈現灰綠色或暗紫褐色,繼而出現發黃干枯。
所以針對當前的小麥發黃現象,不是單一的某一個問題造成的,在局部有些老先生,當作病毒病防治,打了兩三遍還不果。針對這個問題根部的解決方案還是首先解決土壤的問題,比如土壤的酸化、板結等等,然后是土壤病菌出來的問題,然后是水肥已經病蟲害防治的問題。
但是目前有些措施并不能實施,當前能解決的就是防治根部病害、病毒病等,同時全面補充營養,實踐表明豐洽根保能有效防治根部病害和病毒病等,豐洽多保12元素能有效補充小麥需要的多種營養,同時調節小麥生長,增強根系的吸收能力,從而使豐洽根保加豐洽多保成為當前解決小麥黃化的理想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