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3月1日,日本總公司董事會研究決定啟動黃萎病研究項目,決心攻克植物癌癥,并制針對其研制生物產品。
這個項目的研究難度,遠遠超出了當時的設想,幾乎動用了公司所有科學家及大部分資源,幾度萌生放棄,終于在2005年初有了新的突破,發(fā)現了一個新成分,也就現在產品的核心保密成分羥基左旋化合物,這個成分對黃萎病的抑菌試驗效果達到了100%。但是實驗室的成功并不代表大田有好的效果,公司花費了兩年時間在世界的主要棉區(qū)、茄子種植地及中國的新疆做了大量的田間試驗,終于在2007年9月份取得了令人振奮的效果,不論是預防還是發(fā)病期用藥都能完全控制棉花與茄子黃萎病的發(fā)展。
這次的重大研究不光成功研究出枯黃萎病的產品——第二生命,而且還有一個意外的收獲就是發(fā)現了一個完全可以代替百菌清、多菌靈的廣譜保護性殺菌劑,其原理是抗病誘導,就是現在的g網。
第二生命的研發(fā)成功,宣告了枯黃萎病,特別是大麗花輪枝菌引起的黃萎病不再是植物的絕癥,具有劃時代意義,可以拯救因為黃萎病大幅減少的茄子種植產業(yè),重整受棉花黃萎病影響的世界棉農的種植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