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大棚草莓生態環境正符合白粉病菌發生和侵染的要求。如果在深秋至早春(11月至次年2月)遇到連續陰、雨、霧、雪等少日照天氣,十分有利于該病的發生和蔓延,使分生孢子頻頻發生,反復侵染,暴發成災。連作、未及時摘除老葉和病葉、偏施氮肥、植株嫩綠、栽植過密或通風不當,均易誘發草莓白粉病,并且發病重。
溫度、濕度是影響草莓白粉病的主要因子,溫度在15~25℃范圍內,相對濕度高于80%時病害蔓延很快,表現為較典型的低溫高濕型特征。基肥不足,土壤缺水,植株生長衰弱;或澆水過多,氮肥過量,密度過大,植株徒長;光照不足,通風通氣性差,棚內濕度過大;高溫干旱或高溫高濕交替出現時均有利于病害發生。而且有大量白粉菌源時,發生尤為嚴重。
防治草莓白粉病應以預防為主,綜合應用農業防治,使用藥劑防治。具體措施如下:
1、選擇抗病品種
2、溫度濕度過大時應加大放風量
3、及時摘除老葉、病殘葉、病梗、病果,集中帶到室外深埋或燒掉,消源
4、合理控制氮肥用量,多施磷、鉀肥,合理密植
5、發生過本病嚴重危害的大棚及其周圍田塊,要作重點預防,可用青枯灌點靈300倍+大蒜油1000倍+葉滿600倍+有機硅兌水30斤(苗期大蒜油慎用),因為一旦嚴重發生以后,菌源充足,再防治就復雜的多。一旦發現有上病植株,要提高速凈濃度在100-200倍左右,集中連續防治,控制病害不再爆發,用藥時注意葉片背面一定要噴到。發病果要盡早摘除,減少傳染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