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栽培料配方
①木屑75%、麩皮20%、磷肥1%、石膏1%、腐殖土3%、益富源種菌菇生態寶1%。
②棉籽殼75%、麩皮20%、石膏1%、石灰1%、腐殖土3%、益富源菌菇生態寶1%。
③玉米芯40%(粉碎)、木屑20%、豆殼15%、麩皮20%、磷肥1%、石膏1%、糖1%、草木灰2%、益富源菌菇生態寶1%。
④農作物秸稈粉74.5%、麩皮20%、磷肥1%、石膏1%、石灰0.5%、腐殖土3%。培養料的料水比為1∶1.3,含水量宜為60%、益富源菌菇生態寶1%。
四、栽培技術
1、熟料脫袋栽培
益富源菌菇生態寶:料:水=1:100:130拌好料后堆積發酵20天。采用17厘米×33厘米聚丙烯或聚乙烯塑料袋裝料,每袋裝料500~600克,在100℃條件下8小時,即可接入菌種。采用兩頭接種法,封好袋口,置于22~25℃溫度下培養30天,菌絲可長滿袋。菌絲滿袋后5~6天,即可栽培。
2.室內脫袋栽培
菇房后即栽培。先用稀釋30~50倍的益富源em菌液在每層床面上噴灑,然后在鋪塑料薄膜,其上覆蓋3厘米厚的腐殖土,拍平后將脫去塑料袋的菌棒逐個排列在床上,每平方米床面可排17厘米×33厘米的塑料菌袋40個。排完菌棒后輕噴水(水中加入益富源菌菇生態寶1:200~300的比例)1次即覆土3~5厘米,表面蓋2厘米厚的竹葉或闊葉樹落葉,保持土壤濕潤,1個月后可長出子實體。南方地區3月10日至4月20日出菇。
3.室外脫袋栽培
選擇光照為三分陽七分陰的林地作畦。畦寬1米,深15~20厘米。整好畦后噴300~500倍的益富源種植em營養液水或輕澆水(300~500益富源營養液一次,用10%石灰水殺滅畦內害蟲和雜菌。脫袋排菌棒和出菇管理方法與室內栽培相同,只是底層可不鋪塑料薄膜。注意畦內溫度變化,防止陽光直射。
4、室外生料栽培
在室外選擇三分陽七分陰或半陰半陽、土質疏松潮濕、排水良好的場地,挖深20~25厘米的坑。坑底用300~500倍的益富源菌菇生態寶營養液澆濕,將配好的栽培料加水拌勻,在底層鋪一層料,壓平后為4~5厘米厚,每平方米用菌種(12厘米×28厘米)2袋,掰成核桃大小菌塊,均勻撒在料上,用薄層細腐殖土覆蓋。再在其上鋪第二層料,厚仍為4~5厘米,壓平后再以同法播種。播完后用疏松腐殖土覆蓋,厚度為3~5厘米,上蓋一層闊葉樹葉。蓋完后灑水,在樹葉上搭蓋一些樹枝。(羊肚菌種植推薦使用益富源菌菇生態寶,提高出率,提高產量)
五、栽后管理
羊肚菌喜濕,生長環境必須保持濕度。在室外栽培,冬季尤其是早春,雨水較多,溫度合適,則菌絲體、子實體生長良好。如早春遇干旱,必須適時澆水。早春在幾周之內有4~16℃的溫度,能刺激羊肚菌子實體的形成;如果這時溫度變化劇烈(低于4℃或高出16℃),都會影響子實體的發育。總之,在早春對羊肚菌保持適宜的溫濕度是栽培成功的關鍵。
六、病蟲害防治
菌絲與子實體生長都會發生病蟲害,以預防為主,保持場地環境的清潔衛生。播種前進行場地殺蟲處理,后期如發生蟲害,可在子實體長出前噴灑益富源菌菇生態寶液或10%石灰水予以殺滅。
七、采摘、加工及保藏
子實體出土后7~10天成熟,顏色由深灰色變成淺灰色或褐黃色,菌蓋表面蜂窩狀凹陷伸展時即可采收。采收后應清理泥土,及時曬干或烘干,裝于塑料袋密封保藏。干燥加工時勿弄破菌帽。可利用烤煙房烘干或曬干,勿用柴火煙熏,以免影響質量。按質量分等級后盛裝在塑料袋內,置于陰涼、干燥、通風處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