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栽培棗樹已有幾千年的歷史,近20年來由于種植棗樹經濟效益較高,棗樹栽種面積還在不斷擴大,僅山東濱州市和河北省黃驊市一帶,僅冬棗一個品種栽種面積就達100萬畝以上。隨著栽種面積的擴大,棗樹的病害防治也越來越受到棗農的關注,當前已進入7月中旬,棗樹正處于高溫多雨季節,每年這個時候,炭疽病往往開始發生。筆者近下鄉與棗農交談了解到,棗農對炭疽病的發病規律還掌握不清,他們很想了解棗炭疽病的發病規律和防治辦法。
防治現狀:
1、見病治病:現階段多數種植業者無清園習慣,采果后不用藥,給真細菌潛伏與繁殖提供了機會,造成來年病原基數大、發作率高、危害重。形成了見病不惜代價(用工多、用藥量大)治病,樹勢受傷、產值受損(產量、品質降低)的惡性循環局面。2、關鍵時期不敢用藥:春季是殺菌防病的關鍵時期,用藥少了不管用,用藥多了容易造成藥害。3、常規藥劑抗藥性強:連續使用有限的可選擇的藥劑往往產生較強的抗藥性,使效果降低、成本提升。
傳播途徑:
該病為真菌病害,病孢子主要借風雨、昆蟲傳播,從傷口、自然孔口或直接穿透表皮侵入。幼果期可侵染,但通常要到果實近成熟期和采收期才發病。雨季早、雨量多,或連續降雨,陰雨連綿,田間空氣濕度大時發病早而重。
棗樹炭疽病有什么癥狀?
病害主要侵染果實,也侵染棗吊、棗葉、棗頭及棗股。初為淡黃色斑點,斑塊中間呈凹陷病斑,后期病斑擴大后連片,呈紅褐色引起落果,病果味苦。果實染病后,病部或棗腰容易受害,初變為淡黃色,進而出現水漬狀斑點,逐漸擴大為不規則黃褐色斑塊,中間產生圓形凹陷,病斑連片呈紅褐色,造成果實早落,早落的果實棗核變黑。天氣潮濕的時候,在病斑上形成黃褐色的小斑點,病果果肉變褐,味道發苦,重者在曬干后僅剩下果核和絲狀物連接果皮,不能食用。炭疽病果,果肉糖份低,品質差,多數并不能脫落,非感病部分果實可正常著色,近成熟時發病越來越重,炭疽病一旦在染有縮果病的實果上感染,果褐色病斑的發生非常迅猛,落果嚴重。棗吊、棗頭、棗股受浸染后,前期不表現癥狀,而以潛伏狀態存在,病菌以菌絲體在殘留的早吊及棗頭、棗股上越冬,和病漿果一起成為次年的初浸染病源。
棗樹周年用案:
1)萌芽前半個月:使用潰腐靈60-100倍液+有機硅進行全園噴施,殺滅病菌,營養樹體。
2)展葉期:使用靚果安的300倍+沃豐素600倍+有機硅噴霧2次,每次間隔10天。(促展葉)
3)次生理落果期:使用靚果安300-500倍+沃豐素600倍+有機硅噴霧。(保果)
4)果實生長期:使用靚果安300-500倍+沃豐素600倍+大蒜油1000倍+有機硅進行定期噴霧,基本每次間隔10-15天。
5)秋季采果后:使用潰腐靈200-300倍+沃豐素600倍+有機硅進行噴霧1次。
6)落葉2/3后,使用潰腐靈60-100倍液+有機硅進行全園噴施,殺滅病菌,營養樹體。
方案:
已經有病癥的,用靚果安100倍+大蒜油1000倍+沃豐素600倍噴霧,2天左右噴一次,連噴3次。
雖然炭疽病多在夏、秋季節發生,但實際根據病害侵染潛伏的特性,在抽春梢時候就應該做好預防,而且今年氣候變化大,有些地方氣溫下降大易受凍害。可用靚果安+沃豐素噴霧提前預防,在大雨來臨前可適當搭配部分真菌化學藥。中草藥制劑靚果安由20多味中草藥螯合提取,對作物親和無藥害,在殺菌基礎上營養復壯樹體,修復受損組織,促進傷口愈合,減少病菌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