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水罐子病又稱葡萄轉色病,水紅粒。是葡萄轉色近成熟期常見的一種生理性病害。主要表現在果粒上。有色品種明顯表現為著色不正常,色澤淡;白色品種表現為果粒呈水泡狀,病果糖度降低,味酸,果肉變軟,果肉與果皮極易分離,用手輕捏,水滴成串溢出。
葡萄水罐子病發生的根本原因是營養不足和水分失調。葡萄水罐子病發生的原因:1、樹勢弱,負載量大,摘心重,有效葉面積小,營養供應不足時,發生嚴重;2、地勢低洼,土質粘重,土壤通透性較差的果園發病重;3、偏施氮肥,發病較重;4、果實成熟時土壤濕度大,營養生長過旺,新梢萌發量多,引起養分競爭,發病就重;5、夜溫高,特別是高溫后遇大雨時發病重。
防治方法:1、加強土肥水管理,增施有機肥和根外噴施磷、鉀肥,適時適量施用氮肥。2、合理負載,嚴格控產和單株留果量,科學進行摘心和副梢處理,增加葉果比。3、幼果生長期,加強葉面噴肥和隨水沖肥。4、加強葡萄病蟲害的防控,保護葉片和健康樹勢。
潰瘍病與水罐子病的區別:1、潰瘍病是性病害,具有傳播侵染的特點,而水罐子病,又稱轉色病是生理性病害,不傳播。2、潰瘍病果實色澤正常,水罐子病著色不正,色澤淡。3、潰瘍病果實無明顯怪味,水罐子病果肉酸,果實發軟。4、水罐子病果實與果粒容易脫落,后期形成一包酸水,而潰瘍病無此特征。一旦發現潰瘍病,及時摘除病果、病穗,用傳奇(65苯甲·嘧菌酯)、阿米達+賽高/苯甲·丙環唑/丙環·嘧菌酯/戊唑醇等藥劑+氨基酸+磷酸二氫鉀全園噴霧,重點果穗。
提示:藥劑選擇以懸浮劑、水劑、微乳劑等劑型為主,避免污染果面和傷果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