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氣溫回暖,各茶區(qū)陸續(xù)進入春茶生產旺季。為有效應對災害性天氣,加強春季茶園田管,有序推進春茶生產,促進農民增收,農業(yè)農村部種植業(yè)管理司會同全國農業(yè)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國家茶葉產業(yè)技術體系和農業(yè)農村部茶葉專家指導組制定春茶生產技術指導意見。
抓好春茶生產準備和災害防御
(一)清潔田園。在春茶開采前,及時清理茶園內的雜草、枯枝、落石等雜物,修剪郁閉茶行的側枝,保障進園道路和茶園操作工道暢通,保持茶園通風透光,減少病蟲害滋生環(huán)境。
(二)清理溝渠。檢查清理茶園的排水溝渠,確保排水暢通,防止春茶期間降雨造成茶園積水。
(三)補充養(yǎng)分。春茶前一個月左右,可通過噴施營養(yǎng)型葉面肥的方式增加茶樹營養(yǎng)。可采用1%—2%尿素溶液、氨基酸葉面肥(以茶樹葉面氨基酸有效成分總濃度計,50mg/畝為宜)或2%腐殖酸葉面肥(每畝15公斤)進行葉面噴施,時間宜選在晴天上午9點前、下午4點以后或者陰天進行,連續(xù)噴施2次,間隔10—15天噴施1次。
(四)防控病蟲。有條件的茶園安裝使用窄波LED殺蟲燈、懸掛性誘劑,精準誘殺灰茶尺蠖、茶尺蠖等茶園重要害蟲越冬代成蟲,壓低蟲口基數。黑刺粉虱嚴重發(fā)生茶園,使用黃紅雙色誘蟲板誘殺成蟲,壓低蟲口基數,降低對春茶生產的影響。
(五)應對倒春寒。密切關注天氣預報和茶芽萌發(fā)情況,及時通過網絡、廣播、電視等多種途徑發(fā)布信息,在倒春寒來臨前,組織茶企、茶農對適采茶園搶收搶制,避免損失。在溫度降至4℃左右時,用稻草、無紡布或遮陽網覆蓋茶樹蓬面或噴施防凍劑,減輕凍害損傷。有條件的規(guī)模化茶園可安裝防霜凍風扇,降低霜凍危害。對于受災茶園,根據凍害程度,適當剪除受凍枝葉,噴施0.3%磷酸二氫鉀和0.1%蕓苔素內酯和氨基酸葉面肥,促進樹勢恢復。
抓好春茶生產組織
(一)分批勤采。茶園開采宜早不宜遲,當蓬面有5%—10%的新梢達到采摘標準時,即可根據芽葉標準分期分批采摘,盡量把采摘面上的嫩梢按標準采凈,以免導致春梢老化。采摘時,要注意保持芽葉完整、勻凈。
(二)統(tǒng)籌用工。提前組織足夠采摘工,采摘旺季時確保每隔3—4天采一批次。根據開采日期落實采工安排、采前培訓,盡量做到適時采摘,確保春茶產量、品質。
(三)做好保鮮。鮮葉應在4小時內運到茶葉加工廠,經專人驗收后盡快攤放在清潔陰涼的室內。運送鮮葉的容器采用透氣性好、清潔的竹編筐,重量以10—20公斤為宜,運送途中避免擠壓,減少損傷。
抓好春茶結束后茶園管理
(一)耕作除草。春茶采摘結束后,適當中耕疏松土壤,耕作深度10—15厘米左右,并清雜草,提高土壤通透性,改善土壤結構,促進茶樹早發(fā)芽。
(二)合理修剪。對于采摘夏秋茶的茶園,春茶采摘后進行輕修剪,剪去冠層上部5—10厘米左右枝條,剪除徒長枝、枯枝等,以利芽葉萌發(fā);不采夏秋茶的茶園,剪去距地面50—60厘米以上樹冠,留下主枝和側枝。
(三)及時追肥。追肥以氮肥為主。一般春茶結束后,沿茶樹蓬面滴水沿位置開溝施肥,溝深10厘米以上,每畝追施尿素10—20公斤或茶樹專用復合肥(N:P2O5:K2O=18:8:12)20—30公斤,高產茶園適當增加。
(四)防控病蟲。以生態(tài)調控、農藝措施為基礎,優(yōu)先選用免疫誘抗、性信息素誘捕、燈光誘殺、色板誘集和生物農藥以及保護和利用天敵等綠色防控技術,配合科學使用高效低風險農藥,抓好茶園病蟲害預防和發(fā)生初期防治,保障茶葉質量和茶園生態(tài)環(huán)境。
(來源:全國農技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