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農作物種子規模
達1563億元
2023年持證種企共9841家
其中,種企總資產超10億元的
為40家,占比0.4%
3/4種企的年營業收入
低于1000萬元
全國種企科研總投入
76億元,44%的種企
完全沒有研發投入
日前,第二十一屆全國種子雙交會發布了我國農作物種業企業發展情況分析,我國農作物種企發展現況如何?一起看看!
1、全國農作物種子規模達1563億元,2023年持證種企9841家
種業企業是現代種業發展的主力軍,是推動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的重要力量。
今年以來,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會同全國農機中心等有關單位對我國的農作物種業企業進行了深入分析,初步梳理了企業的構成類型為今后企業扶貧工作更加聚焦更加精準更加有利提供有利支撐。
從總體情況看,2023年我國有農作物種子持證企業9841家,其中正常生產經營企業8721家。
目前我國農作物種子市場規模首次突破1500億元,達到1563億元,其中,四大作物占比達到60%,包括玉米30%,水稻15%,小麥15%,大豆4%。
分地區看,華東地區是我國農作物種業優勢區,是種業企業集中的地區,在華東地區的農作物種業企業數量達1931家,占比超2成,企業總資產占比約1/4,種子銷售收入占比在1/3以上,科研投入占比近4成。

2、種企總資產超10億元的僅40家,占比0.4%;3/4種企的年營收收入低于1000萬元
從企業規模看:
總資產超10億元的有40家,占比僅0.4%;
總資產在5億~10億元的有58家,占比0.7%;
總資產在1億~5億元的有489家,占比5.6%;
總資產在3000萬~1億元的有1328家,占比15.2%;
總資產在500萬~3000萬元的有2525家,占比29.0%;
總資產在500萬元以下的有4281家,占比49.1%,接近企業總數的一半。
值得注意的是,總資產在3000萬元以下的企業占78%,500萬元以下的企業占一半。尤其是瓜菜企業,3445家瓜菜企業中,總資產3000萬元以下的占9成。

從企業營收看:2023年全國種業企業共實現種子銷售收入1258億元,平均利潤率在8.23%;有3/4企業的銷售收入低于1000萬元;有1/4企業的銷售收入超過1000萬元,這1/4企業貢獻了全國種業銷售收入的9成。
具體來看:
銷售收入超過1000萬元的企業有2130家,這些企業的種子銷售收入占比在89%;
銷售收入在1億~5億元的有245家,它們的種子銷售收入占比在25%;
銷售收入在5億~10億元的有16家,它們的種子銷售收入占比在8%;
銷售收入在10億元以上的的企業有11家,它們的種子銷售收入占比在14%。

3、企業越發成為品種選育的主體;全國種企科研總投入76億元,44%的種企完全沒有研發投入
從科研投入看,全國種業企業的科研總投入七十六億元,平均投入強度6%,這一數據是農業高新技術產業企業的2.3倍,側面反映出種業是高科技產業,是農業的芯片。
但也可以看到:
3876家企業完全沒有研發投入,占比44%;
研發投入超過50萬元的種業企業有1828家,占比21%;
研發投入超過300萬元的種業企業有286家,占比僅3.3%;
綜合來看,銷售收入超過5000萬元,并且科研投入超過300萬元的企業有286家,占比3.3%,它們的科研投入總和為47.6億元,投入占比為63%。

從品種選育看,企業越發成為品種選育的主體,在通過國家和省級審定的品種中,由企業選育的占65%,在登記品種中,由企業登記的占比接近56%,在新品種保護中,由企業申請的占54%,授權量占49%。
在全國推廣面積前二十的四大作物來看,由企業選育的有19個雜交稻、2個常規稻、14個玉米、4個小麥和1個大豆。

4、69+244+8500,種業企業大致可分為三大類
從不同維度分析我國農作物種業企業,呈現出不同的結構:
按綜合實力,可以把種業企業大致分為三大類。一類是69家國家農作物種業陣型企業。這69家陣型企業在2023年總資產規模800億元,比2022年增加176億元,占行業總值的近1/4,優勢地位進一步突出。種子銷售收入287億元,種子銷售毛利潤96億元,凈利潤24億元,分別占行業總值的23%、30%、23%,科研總投入27億元,超過全國總值的1/3,投入強度9.4%,較6%的行業平均值高3.4個百分點。
這些企業是我國種業發展的核心,要集中資源力量,重點支持培育種業領軍企業,打造國家農業科技戰略力量。
第二類是銷售收入超過5000萬元,并且科研投入超過300萬元,具有較好發展潛力的企業,共244家,(數量統計已剔除包含其中的陣型企業)這些企業的總資產為589億元,占行業總值的近2成,種子銷售收入340億元,占行業總值的近3成,科研投入21億元,也占行業總值的近3成,科研投入強度6.1%,與行業平均值相當。
這些企業是行業的中堅力量,要加強政策引導,營造良好市場環境,更好服務種業高質量發展。
第三類是其他近8500家企業,這些企業以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為主,自主創新能力較弱,構成了我國種業的基本面,約占全國企業總數的96.4%,總資產1890億元,占行業總值的近6成,銷售收入634億元,占行業總值的一半,科研投入28億元,占行業總值的近四成,科研投入強度4.4%,較行業平均值低1.6個百分點。
這部分企業要進一步提升整合優化,不斷提高生產經營的服務水平。

下一步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將從以下幾方面著力,更好地服務種業企業高質量發展:
一是加大支持種業企業發展,研究制定出臺支持種業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構建多層次種業發展梯隊,統籌多方資源要素,強化政策措施,加快推進種業企業做優做做強做優做大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鼓勵各地因地制宜,統籌用好現有政策謀劃創設針對性、務實管用的新政策。
二是培育壯大種業陣型企業,指導破難題、補短板、強優勢、專業化平臺等國家種業陣型企業對標產業需求,找準發展定位,做到企業發展與國家發展同頻共振,把陣型企業納入重點支持范圍,針對企業特點實施差異化的扶持,堅持攻堅關鍵核心技術,選育突破性新品種,培育農業科技領軍企業,打造國家農業科技戰略力量。下一步,還要研究制定陣型企業的管理辦法,完善陣型企業的遴選標準和程序,建立健全跟蹤評價和動態調整機制。
三是深化聯系服務機制,2022年以來,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推動與國家陣型企業建立了一對一的聯系服務機制,每年通過實地調研、線上訪談、函詢等方式,梳理出陣型企業的訴求清單,逐一研究解決,下一步將繼續完善種業企業的常態化聯系機制,堅持問題導向,及時了解企業所需所盼所困所獲,依法依規為企業發展排憂解難,添薪蓄力,促進種業企業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