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關IPO逾八年后,江蘇劍牌農化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劍牌農化”)撤回滬主板IPO。
1月23日上交所公告,因劍牌農化及其保薦人撤回發行上市申請,根據相關規定,上交所終止其發行上市審核。該次IPO,劍牌農化原計劃募資11.85億元,用于農藥中間體項目及技術研發中心項目。
招股書顯示,劍牌農化專業從事低毒、高效、低殘留農藥原藥和農藥制劑以及農藥中間體等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公司擁有四大類型、一百多個系列的農藥產品,并形成了“農藥中間體+農藥原藥+農藥制劑”協同發展的格局。
劍牌農化為國家農藥定點生產企業,是國內戊唑醇、三唑醇、多效唑等三唑系列農藥主要產銷基地之一。公司全面布局國內市場、積極拓展國際市場,境內銷售網絡覆蓋全國31個省區市;境外與德國拜耳公司、科迪華農業科技、印度聯合磷化公司等國際跨國農藥企業建立了長期的業務合作關系,出口地區覆蓋德國、美國、俄羅斯、印度等十多個國家及地區。
業績方面,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的三年一期,劍牌農化營業收入分別為8.13億元、10.16億元、11.93億元和6.67億元,凈利潤分別為6612.5萬元、9312.67萬元、9654.84萬元和5880.11萬元,公司主要經營業績指標總體穩定且保持增長趨勢。
值得注意的是,劍牌農化存在客戶集中風險。劍牌農化專業從事農藥原藥、農藥制劑及農藥中間體等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客戶包括德國拜耳公司、科迪華農業科技、印度聯合磷化公司、江蘇龍燈化學有限公司等境內外農藥行業企業,其一般擁有較強的資金實力、財務狀況較好。報告期內,劍牌農化向前五名客戶的銷售收入(合并關聯方后)分別為2.81億元、4.2億元、4.27億元和3.29億元,占當期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34.57%、41.65%、35.87%和47.29%。
回顧其上市歷程,早在2016年1月,劍牌農化即首次遞交招股說明書申報材料,但公司IPO之路卻十分曲折。
招股書顯示,2019年3月,位于鹽城市響水縣的江蘇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發生爆炸事故,當月底劍牌農化濱海廠區所在江蘇濱海經濟開發區沿海工業園停止供熱,包括劍牌農化濱海廠區在內的濱海園區內企業因此臨時停產。在此期間,劍牌農化農藥原藥和農藥中間體的生產和銷售受到較大影響,但制劑業務仍正常開展。上述因素導致劍牌農化2019年、2020年經營業績出現一定幅度下滑。
隨后,去年3月,劍牌農化再次闖關IPO,滬主板IPO獲交易所受理。但截至撤回IPO,上交所尚未向公司發出審核問詢。
(文章來源:證券時報e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