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萬事,吃飯為大。”湖南是農業大省、中部糧倉,素有“湖廣熟,天下足”的美譽。立足新形勢,把握新要求,湖省在糧食上如何彰顯新擔當?12月18日至19日,“糧安天下,湖南擔當”采訪團走進長康實業、金山糧油、省糧油產品質量檢測中心等省內重要糧油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及檢測機構,探訪湖南如何將“中國飯碗”端得更牢、更穩、更好。
糧食總產量連續三年超300億公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是老百姓樸素的期待。眼下,中晚稻已收購完畢。
走進位于長沙縣的湖南金山糧油食品有限公司開慧糧庫,一股濃郁的稻香撲鼻而來。超過7米高的倉庫里,早秈稻和中晚稻堆得滿滿當當。今年,開慧庫已累計收購2.3萬噸早秈稻和4000噸中晚稻,臨儲糧正在應收盡收。
除了稻谷,糧倉里“黑科技”也是不少。為保持儲糧品質,金山糧油給每個糧倉都安裝了空調控溫、氮氣滅蟲、鎖住糧食水分的橫向通風、生物危害早期檢測預警等系統設備。
“糧食喜陰冷,對溫度要求嚴格。”湖南金山糧油食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廖振說,一個糧倉內有200多個測溫點和1個濕度測試器,可以實時監控糧倉溫度,根據情況采取相應調整策略。“夏季超過30℃,冬季超過20℃,屬于溫度異常,系統就會發出預警,讓我們去通風,或者判斷糧食發生了什么情況,以便做出相應處置。”
據農業部門提供的信息,2023年,湖南省糧食播種面積7145.3萬畝,糧食總產量306.8億公斤,連續三年超過300億公斤。
“五優聯動”打造優質糧油品牌
從2020年開始,湖南全面啟動糧食收購必檢食品指標,先檢后收,確保口糧市場。作為湖南的省級糧油監測機構,省糧油產品質量監測中心每年完成樣品檢驗2500份,出具數據5萬個。
“一方面,通過加大對高精尖儀器設備的投入,優化實驗室軟硬件條件,為糧食精準檢驗監測備好彈藥;另一方面,依據市場需求,拓展檢驗檢測能力范圍,更好地服務糧食大局。”省糧油產品質量監測中心主任陳渠玲說。
今年,湖南全力推進以優糧優產、優糧優購、優糧優儲、優糧優加、優糧優銷為主要內容的“五優聯動”,從全鏈條發力,著力打造優質糧油品牌。目前,全省糧油優質品率已達到70%。
糧油加工業總產值或破2000億元大關
在提高糧食收儲監測單位儲存、監測水平的同時,湖南還著力推動糧油加工企業走現代化發展道路。
12月18日,寒氣逼人。位于湘陰縣的長康綠態糧油生物科技項目數字化智能工廠里,卻是一派“火熱”,今年8月新建的全自動稻米深加工生產線已投入使用。
這個全自動車間搭載了液壓翻板進料、在線晾米、紅外線探測儀選品等先進技術,只要兩個工人,就可日產大米200噸。同時,大米生產的邊角料和副產品也能夠有效回收,成為其他產品的原材料,從而提高糧食的利用效率。
“很多人認為,大米是稻谷的產品。原來通過深加工,稻谷每部分都能發揮出價值。”長康實業董事長譚光輝說,“稻谷加工成大米時,稻殼、米糠、碎米等副產品占了將近三成。”
據介紹,2023年全省糧油加工業總產值有望突破1800億元,年增幅預估在6%左右,有入統規模以上糧油加工企業1694家,湖南糧油影響力日漸增強。覃世民表示,到“十四五”末,這一數字有望突破2000億元大關。
(來源:華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