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糧食,今年,全國首次啟動實施了主要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在重慶,糧油作物單產提升行動取得階段性成效,預計全年糧食畝均增產達11公斤。
今年以來,重慶深入推進“穩糧擴油”工程,重點圍繞大豆、玉米等主要糧油單產提升,開展部、市、縣、鄉四級聯創,建成各級示范片超百萬畝,示范帶動效果明顯。綦江區石壕鎮的高山玉米采用了適度增密技術,平均畝產達800公斤左右。
綦江區石壕鎮萬隆村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社負責人李明鐵透露,種植1000余畝,產量在800噸,如果按兩元一斤計算,產值將近兩百余萬元。
包括綦江在內,重慶打造了5個大豆、玉米部級整建制單產提升縣。在奉節,當地通過經果林套種、凈作種植、豆玉復合種植等方式種植大豆9萬畝,產量近7200噸。
“高畝產可達197公斤,從測產情況看,今年大豆產量比較好,得到了全面豐收。”奉節縣種植業發展中心副主任朱文學說。
水稻方面,重慶中稻-再生稻全程機械化生產取得突破。在位于永川的市農科院“渝優”水稻創新團隊科研基地,示范片兩季畝產達1035.9公斤,實現“噸糧田”目標。
再生稻田間驗收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溫福介紹,無論是從產量,還是從整個長勢來看,都是非常好的。
市農科院特色作物研究所研究員李經勇告訴記者,這套技術入選了全國主推技術,通過宜機化的農機、農藝融合技術,每畝節本增效在500多元。
市農業農村委表示,通過大力推廣良種和高效輕簡栽培技術、做好防災減災以及綠色防控、統防統治等工作,全市糧食生產基本恢復到2021年水平,預計全年糧食播種面積3038萬畝、產量1095萬噸、單產361公斤/畝。
市農業農村委糧油處處長白潔說,得益于單產提升行動,單產比去年提高了11公斤。從分作物上看,水稻每畝提高了10公斤,玉米每畝也提高了10公斤,甘薯每畝提高了20多公斤。
(來源:第1眼-重慶廣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