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前后,正是播種秋菜的時節,位于北京門頭溝區深山區的齋堂鎮東胡林村,一場搶種秋菜的“攻堅戰”正在進行。與此同時,伴隨著超市、菜店、銀行、郵局恢復營業,整個齋堂鎮的重建步伐也在加快。
上午八點剛過,東胡林村黨支部書記劉書會就在村里轉開了,和村民們聊聊天,瞧瞧道路修整情況,再到剛剛“搶”出來的40多畝地里看看。
還沒走到近前,就看見村民蔡明英的身影。她正彎著腰,仔細查看一株株菜苗,不時用手給菜苗松土、調整位置。
“這是在給苗定棵,長勢不佳的就去掉,確保大部分的苗能順利成長。”劉書會說,蔡明英種的是秋白菜,和蘿卜、玉米、土豆同為村里的主要作物。此次洪災,東胡林村受災農田約200畝,自從8月5日道路搶通、恢復水電供應后,村兩委帶領村民率先開始自救。
“能搶救的作物就搶救,能夠填平土坑、平整出來的地就抓緊整理出來,不能誤了農時。”劉書會介紹,截至目前,全村已平整受損農田40余畝,正在陸續完成秋菜搶種。
不大的山村里,洪災造成的痕跡依然可見,一些殘存的玉米稈仍在地里等待清理。而不遠處,機器作業的聲音宣告更多的土地正在平整出來,等待播種。
“看著這些苗,我們就看見了希望。在區、鎮兩級政府的幫助下,我們率先開始秋菜搶種,大伙特別團結,干勁也足。”劉書會說。
東胡林村搶種秋菜是齋堂鎮農業恢復的代表。齋堂鎮副鎮長周菲菲介紹,齋堂鎮共有耕地13000多畝,受此前干旱和這次洪災影響,6000多畝農田受到不同程度的損毀,目前齋堂鎮正在陸續組織有條件的村對耕地進行清理平整。
“部分耕地需要重新培育土層,水利灌溉措施也需要修復。我們將根據實際情況補種適宜秋季種植的蔬菜糧食,并組織各村在農產品成熟之后,將其作為旅游配套產品進行推廣銷售。”他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在農業恢復的同時,齋堂鎮供水、供電、超市、郵局、銀行、社保服務大廳等處也已經恢復營業,全鎮各村的生活都已基本恢復。
談及下一步重建計劃,齋堂鎮鎮長韓小勝說,每個村應該設立一個應急避難場所;也將從道路恢復、小流域治理、生態修復和保護、基礎設施改造、房屋改造五個方面推進重建工作。
對于諸如爨底下村、靈水村等古村落的修復,韓小勝稱,會更加注重村落傳統風貌的保護與發展。
他透露,齋堂鎮今后將繼續統籌建設景區、民宿、產品、餐飲聯盟,統籌服務,推動齋堂古村落文旅休閑名鎮建設。
重建后,齋堂鎮將繼續打造以東西胡林村為核心的農耕文化旅游片區、以馬欄村為核心的紅色文化旅游片區、以沿河城為核心的長城永定河文化旅游片區。打造中心旅游集散中心和9條精品溝域,推動鎮村經濟轉型發展。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