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重慶日報記者從全市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與統防統治融合現場會上了解到,針對當前農作物病蟲害加重的嚴峻態勢,重慶一時間全面部署農作物綠色防控技術,力爭今年綠色防控面積超630萬畝(次),打贏“蟲口奪糧”攻堅戰。
6月以來,受強對流和強降雨天氣影響,農作物病蟲害面臨加重的影響,尤其是面臨水稻“兩遷”害蟲(稻飛虱、稻縱卷葉螟)、稻瘟病、紋枯病的嚴峻挑戰。
其中,今年稻飛虱遷入蟲量為近10年之,發生區縣數達33個,田間發生面積401萬畝次,同比增長253.95萬畝次,防治面積286.85萬畝次,占發生面積的71.38%。稻縱卷葉螟始見日較常年早8-12天,發生面積186萬畝次,同比增129.14萬畝次,防治面積149.84萬畝次,占發生面積的80.10%。
為打贏“蟲口奪糧”攻堅戰,重慶全面部署將綠色防控與農藥減量協同推進,重點推廣生態調控、理化誘控、生物防治、科學用藥等綠色防控技術。比如探索推廣“以蟲治蟲”“性誘治蟲”等,在控制主要病蟲害的同時,盡可能減少化學農藥使用次數,進一步確保糧食。
現場會當天上午,南川區東城街道三秀社區的一片水稻種植基地內,一架載滿生物農藥的植保無人機在稻田上空靈活盤旋,在工作人員的操作下農藥呈霧狀均勻灑落在田間。
“我們這次‘飛防’用的是生物農藥四氯酰胺和井岡臘芽菌,主要防治卷葉蟲、稻飛虱和紋枯病。”工作人員介紹,一架植保無人機一小時能作業200余畝,相比傳統人工作業方式,植保無人機噴灑更均勻,防治效果也更好,還減少了農藥消耗,大大節約了種植成本。
“接下來,重慶將繼續探索高效植保器械在水稻等農作物的病蟲害防治技術,進一步提高農藥利用率,加大推廣理化誘控,生物防治等技術,提高統防統治覆蓋率和綠色防控覆蓋率,為確保全市秋糧豐收提供技術支撐。”市農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說。
(來源:重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