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楚雄市把高標準農田建設作為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來抓,認真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要求,以提升糧食產能為首要目標,提高耕地地力和水土資源利用效率為切入口,采取“1234”方法措施,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快補齊農田基礎設施短板,切實增強農田防災抗災減災能力,為確保糧食提供堅實基礎。
強化“一個領導”掌好舵。組建成立市分管副市長為組長,市屬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楚雄市高標準農田建設領導小組,全面加強工作的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結合機構改革,將自然資源、財政、水務、發展改革等部門分塊負責的高標準農田建設管理工作職責,全部劃轉到市農業農村局履行并成立專門工作科室,結束了“多頭負責,標準各異”局面,形成“標準統一、部門協助”局面。同時,建立市級領導聯系鄉鎮、鄉鎮領導聯系村、鎮村干部聯系小組的工作機制,層層壓實工作責任,形成齊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堅持“兩個統一”嚴標準。一是按照“整體規劃、突出重點、分步實施、效益優先”原則,堅持一次性統一規劃,實現土地集聚效應,分區域規劃設計建設工程內容,分年度爭取項目逐步建設實施。二是按照“溝渠田林路、橋涵閘槽口”綜合配套和“節水、節勞、節資、高效,能排能灌、旱澇保收”的改造目標,嚴格堅持執行統一的排灌、田間渠系工程和農藝措施標準,全力解決田間機械作業、農資運輸難等問題,改善大力推廣應用科學配方施肥的田間條件,提高土地可持續生產能力。
抓好“三個結合”促發展。一是與鄉村振興建設相結合,大力加強田間道路、生態環境等建設,2019年以來投資6500萬元,建成了以子午鎮、蒼嶺鎮、呂合鎮為重點的5萬畝“中國好糧油”優質糧油原料核心示范基地,打造了東華鎮鄉村振興試點田園綜合體、子午萬畝油菜花海田園風光、呂合千畝稻魚綜合示范區、呂合千畝糧菜輪作示范區,壩區鄉鎮田間道路通達率達95%,高標準農田建設助力鄉村振興效益得到彰顯。二是與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相結合,緊盯水果、蔬菜、堅果、花椒等產業基地,2019年以來投資3500萬元重點進行高效節水改造,架設高效節水主支管道約185公里,新增灌溉面積2萬畝,基本達到“水利建設圍繞農業產業發展轉”的目標。三是與農村土地流轉相結合,鼓勵和引導農業企業、種植大戶等經營主體,通過承包、租賃等方式,優先流轉已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土地區域,同時將已流轉的土地區域優先列入規劃實施范圍,促進土地經營權流轉進程,實現土地使用效益和農田建設效益雙提升、雙鞏固。目前,通過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促進土地流轉1.6萬畝,實現農戶租金收入540萬元,涉及村(社區)增加集體經濟收入平均達2萬元。
落實“四個關鍵”保質量。一是因地制宜,科學規劃。緊緊圍繞“強基礎、興科技,大力發展產業化經營”的思路,因地制宜,結合當地資源和基礎條件,科學規劃,綜合開發,集中連片安排好土地治理項目,形成規模效益。二是搭建平臺,形成合力。按照“灌排設施配套、農田平整肥沃、田間道路暢通、農田林網健全、生產方式先進、產出效益較高”的高標準農田建設要求,進一步發揮好部門和鄉鎮作用,整合各類資源資金,構建“政府主導、農業搭臺、部門協作”的工作合力局面。三是廣泛宣傳,營造氛圍。通過層層召開動員會議,懸掛橫幅、張貼標語、媒體宣傳等,及時宣傳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的新思路、新舉措、新成效。四是強化管理,嚴格控制。嚴格落實“三制”管理,實行“質量、進度、投資”三項控制,注重“運行管理、效益發揮”兩大目標。
截至2022年底,全市已累計投入農田建設(含土地治理)項目資金3.1億元,建成高標準農田25.66萬畝(占總耕地面積73.04萬畝的33.61%),建設三面光溝渠600.76公里、機耕路211.66公里、耕地質量監測點7個和橋、涵、閘等渠系建筑物757座,鋪設干支管道311.52公里;15個鄉鎮52個村委會受益,改善灌溉面積21萬畝,新增節水灌溉面積5.5萬畝,改善除澇面積3.5萬畝,新增機耕面積11萬畝,土地使用率提高4%,耕地質量等級平均提升0.5個等級,灌溉水利用系數提高到0.76%,畝均增加產能5%左右,畝均土地節約勞力3個、節約水費1.6元、實現增收200元,有力助推了全市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