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津城,迎來種業的盛會。2023年中國天津種業振興大會、第十四屆中國國際種業博覽會暨第十九屆全國種子信息交流與產品交易會、2023天津國際種業博覽會在津舉行。兩院院士、高校及科研院所專家、種業頭部企業代表等“大咖”云集海河之濱,共赴春天之約,共話種業發展大計。
種子是現代農業“芯片”,種業是國家戰略性、基礎性核心產業。2021年,中央審議通過《種業振興行動方案》。按照“一年開好頭、三年打基礎、五年見成效、十年取得重大突破”的戰略部署,種業振興領域各項工作全面展開。
“兩年來,各地緊盯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創新攻關、企業扶優、基地提升、市場凈化五大行動目標,在基礎性、全局性、開創性工作中取得突破進展,實現了開好局起好步。”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副主任劉信說,今年是建設農業強國起步之年,是種業振興行動三年打基礎的關鍵之年。黨中央對種業要求更高,全社會對種業期望更高,農業現代化對種業依賴性更高,要全力以赴高質量完成這一階段任務。
農業現代化,種子是基礎。談到天津種業發展,劉信直言天津是“小農業、大科技”的都市型農業城市,在品種區試、品種登記、種子檢驗、種業監測服務、品種展示評價服務等方面有很多好的經驗做法。天津把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列入著眼未來五年的“十項行動”,定會謀劃更多好政策,在種業發展上繼續走在前、作表率。
頭部企業是行業“風向標”。大會期間,10余家頭部企業代表高峰對話,思想的火花在會場中碰撞,合作的熱情在會場中升騰。
“大會為種業界搭建了合作平臺,也為新技術新品種提供了展示舞臺,將成為中國現代種業發展的平臺。”中農發種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何才文有感而發。作為種業“國家隊”,中農發種業是維護我國糧食和推動現代種業發展的中堅力量。“我們在多地打造創新中心,與科研院所合作開展技術攻關。我們期待與天津及其他省市加強合作交流,助力國家加快實現由種業大國向種業強國轉變。”何才文說。
談到未來發展,九圣禾種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孫志軍分享了觀點。“種業企業將向以‘育繁推’一體化、全產業鏈上下游融合為代表的集團化;以聯結小農戶、大市場和科研院所的平臺化;以專業育種、產品測試、營銷服務和生產加工的專業化;以產品特色、區域特色、作物特色為特征的特色化方向發展。種業﹢種植業、畜牧業、農化服務和金融為內容的‘種業﹢’時代正在到來。”孫志軍說。
專家學者、企業家們不僅熱衷于分享各自觀點,更是多次提起對天津高質量發展的切身感受。
“此次‘四會’一體化設計、一體化運作、聯合舉辦,正是天津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的具體體現。”劉信贊許地說。
“會場中直觀感受到天津的辦展能力和國際化水平。近年來,天津聚焦高質量發展,營商環境越來越好,城市更加生態宜居,吸引了眾多人才落戶。”在孫志軍眼中,天津吸引力更強、發展潛力巨大。
大會期間,九大主題論壇輪番開講。在“生物育種產業化論壇”上,河北省農林科學院生物技術與食品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周碩聽得津津有味。“一連參加了幾場論壇,收獲頗多。論壇內容豐富、干貨滿滿。”周碩意猶未盡地說。
近年來,北京、天津、河北三地農科院成立了京津冀農業科技創新聯盟,在生物技術、農產品質量、植物保護、鹽堿地利用等方面密切合作。頻繁往來京津冀,周碩感嘆天津日新月異的發展。
“每次來都有新變化,城市面貌更新、道路更寬、環境更美。特別是來國家會展中心參會,感覺耳目一新。展館空間廣闊、活動豐富有序,不僅硬件好,服務也很到位,天津越來越有現代化大都市范兒。”周碩說。
(來源:天津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