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正是柑橘成熟上市旺季。近日,記者從重慶市江津區農業農村委了解到,2022年全區柑橘改擴建標準化基地2400畝,種植面積達到16.59萬畝,實現產量15.03萬噸、產值4.42億元。小小柑橘成為種植戶增收致富的“黃金果”。
連日來,在白沙鎮、慈云鎮、西湖鎮等地,成片的柑橘園里到處是豐收的景象,果農們忙著采摘、銷售,不少游客在林間細細品嘗、慢慢采摘。
在慈云鎮涼河村康結緣家庭農場柑橘園,農場負責人唐泰和在柑橘地里查看“果情”。“我們是返鄉農民工,回家種柑橘已經7年多。目前,園子里一共種了50多畝柑橘。”唐泰和介紹,柑橘園采取生態種植和林下養殖相結合,人工除草,使用豆粕、菌包、油菜餅等發酵的有機肥,種出來的柑橘皮薄多汁、酸甜適中,回頭客很多。目前,無籽沃柑、塔羅科血橙等品種陸續成熟,可供采摘。
江津作為有名的“柑橘之鄉”,柑橘種植已有2000多年歷史,所生產的柑橘甘甜多汁,廣受歡迎。2022年,江津柑桔正式納入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
目前,江津區已初步形成李市至白沙以W·默科特、塔羅科血橙晚熟品種為主,綦河片區以卡拉·卡拉紅肉臍橙品種為主,石門片區以清見晚熟品種為主的柑橘產業格局。其中,塔羅科血橙獲得“重慶名優柑橘金獎”,W·默科特獲得“重慶晚熟柑橘節優質柑橘金獎”,“渝津橙”獲評“三峽杯”中熟柑橘錦橙類“果王”,卡拉·卡拉紅肉臍橙獲得“重慶晚熟柑橘節優質柑橘銀獎”。數據顯示,江津區30畝以上的柑橘經營主體有227家,其中,農業企業103家、農民專業合作社53家、家庭農場47家、種植大戶24家。
為何江津區柑橘能在紛繁復雜的水果市場取得一席之地?答案是質量。江津區農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江津區積極引導農民樹立質量的觀念,堅持實施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加強柑橘生產銷售全過程的質量標準化管理,指導柑農適時采收、分級采收提高柑橘品質,督促企業、合作社嚴格執行“采收與商品化處理規程”,堅決制止惡性早采、野蠻采摘和催熟、染色等不良行為,確保進入市場的果品質量符合標準。
針對柑橘產業同質化問題,近年來江津區引進晚熟柑橘品種,與全國柑橘錯開上市時間,提升競爭力;推廣標準化生產管理技術,提升柑橘品質;在采后環節加強專業化采后處理、分級包裝,積極打造柑橘品牌。在柑橘苗木繁育上,江津區有規模(年育苗能力50萬株)以上育苗企業14家,育苗基地面積達3360畝,年繁育無病毒種苗能力達到3000萬株,其中重慶錦程實業有限公司等為市級柑橘育苗定點企業,年生產優質柑橘苗木600萬株。在柑橘加工上,江津區有柑橘商品化處理包裝廠4家,時處理15噸的商品化處理線1條和時處理10噸的商品化處理線3條,正在德感工業園建設橙汁NFC加工線1條,建成冷藏庫總庫容12000立方米,可貯藏柑橘5000噸。
在銷售方面,江津區積極與淘寶等電商平臺合作,組織農業公司、合作社、家庭農場主、農業大戶參與打造銷售網店,拓寬柑橘線上銷售渠道。同時,大力推進農旅融合發展,圍繞柑橘發展鄉村旅游觀光、采摘體驗等綜合業態,提升柑橘附加值。
接下來,江津區將進一步加強技術培訓,著力提高果品質量,不斷打造富硒特色品牌,讓柑橘產業成為江津區鄉村振興、農民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
(來源:江津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