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河南省農業農村廳召開了2022年全省秸稈綜合利用項目推進視頻會議,我廳副廳級領導干部周辰良出席并作重要講話。
會議指出,要從廣度和深度上充分認識秸稈綜合利用的重要意義。
一是秸稈綜合利用是農業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需要。按照“先農后工、先飼后肥”總體思路,推進秸稈“五料化”利用,實現農村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是農業現代化和高質量發展的有效路徑。以秸稈飼料化利用促進農牧結合,以秸稈原料化利用開啟農尾工頭,以秸稈燃料化利用實現“零碳排放”,以秸稈肥料化利用提升耕地質量。
二是國家扶持政策提供了難得機遇。河南作為秸稈資源大省,今年下撥秸稈項目資金量居全國首位,各地要把握政策機遇,用好用足這批資金,切實發揮資金效用,提升全省秸稈綜合利用層次和水平。
三是河南秸稈綜合利用產業逐漸成熟。秸稈利用產業鏈條逐步拉長、技術模式日趨完善,由過去簡單的“五料化”利用,發展出了秸稈過腹還田、菌肥聯產等農業循環利用模式,充分延伸秸稈產業鏈,提升秸稈利用附加值,產業發展有了更大空間。
四是綠色發展有了新的要求。因應大氣污染防治新形勢,省委、省政府對秸稈禁燒工作提出了 “三改變一結合”的新要求,疏堵結合、以用促禁也顯得更為重要和迫切。各地要立足高站位、立足高起點、立足產業化、立足實際,研究好秸稈綜合利用這項大課題、大文章,將其作為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綠,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和切入點。
會議強調,要準確把握全省秸稈綜合利用現狀及成效。近年來,河南省逐步建立健全政府引導、市場推動、企業主體的長效機制,初步形成“農用為主、多元利用、產業增效”的秸稈收儲運和還田離田利用新格局。經過共同努力,河南省秸稈綜合利用率明顯提高,2021年全省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2.4%,直接還田和過腹還田水平大幅提升。以用促禁效果十分明顯,秸稈收儲能力建設得到加強,綜合利用技術模式基本建立,農戶增收節支成效顯著。尤其今年夏季,作為全國糧食主產區,河南省小麥種植面積8500萬畝,小麥產量占全國四分之一,夏糧歸倉同時,“三夏”全省小麥秸稈利用率近98%,各地聚焦小麥秸稈打捆離田,離田比例同比增加了17%,突出飼料化、燃料化、原料化、基料化等產業化利用,充分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國內各大媒體紛紛報道,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
會議要求,要切實做好今年全省秸稈綜合利用工作,找準“三個點”。一是找準發力點,深入推進重點縣建設。做好項目組織實施、評估驗收、儲備申報等各個環節,各項目縣要因地制宜地選擇秸稈利用方式建成一批亮點工程。二是找準突破點,深入推進關鍵技術集成。
瞄準關鍵作物,加強技術對接,依托專家力量形成一批關鍵性技術模式和綜合性解決方案,梳理集成和推廣主推技術。三是找準結合點,統籌推進秸稈綜合利用。抓好項目的結合,與省級相關部門加強溝通,整合相關項目,疊加項目資金,形成強大的推動合力。各項目縣要從強化組織領導、科學謀劃項目、推動項目實施、明確責任落實、打造示范樣板等方面著力,把項目抓實抓好,抓出成效。
會上永城市、正陽縣、濮陽縣作典型發言,交流了秸稈綜合利用工作經驗。15個省轄市農業農村局分管負責同志和項目負責同志、28個秸稈綜合利用項目縣和黃泛區農場項目負責同志、部分項目縣政府分管負責同志參加了視頻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