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病毒病是油菜的主要病害,一般在環境條件發生變化,主要是氣候變化時表現出癥狀。
油菜感染病毒病初期,葉片出現散生黃色斑點,之后黃斑逐漸轉深,病斑中心呈黑褐色枯點;病斑先從下部葉片發生,以后發展到上部葉片和心葉,有的出現花葉。甘藍型油菜一般發病較遲,大多能抽薹,但莖部會出現黑褐色枯死條紋或黑褐色梭型斑點,形成同心圓。感病植株莖稈細瘦,花梗短小,部分花而無實。病害發生輕的雖能結角,但角果扭曲,籽粒不飽滿。
蟲媒傳播中的蚜蟲為害是油菜感染病毒病的主要原因。一般認為早播的油菜冬前生長期長,特別是上海地區,育苗階段氣溫較高,有利于有翅蚜蟲的發生、繁殖和遷飛,播種越早,蚜蟲侵染的機會越多;直播油菜由于播種遲,發病輕。前茬為旱地靠近蔬菜地的田塊,蚜蟲發生也相對較重。
病毒病的防治也應采取農業綜合防治與藥劑防治相結合的方法。由于病毒病以苗期受感染對油菜產量影響大;同時,苗期發病又是大田發病的主要因素。因此要特別重視和加強對苗期蚜蟲的防治。其次要做到適時播種、適時移栽,減少病毒病感染的概率;三是增施磷、鉀肥料,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病毒病初期癥狀出現時,可噴霧病毒A、寧南霉素或遷毒等藥劑防治。
(來源:農業科技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