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從2021年江蘇省制種大縣獎勵資金項目推進暨雜交水稻全程機械化制種技術觀摩培訓會上獲悉,鹽城市大豐區基本實現機耕、栽插、噴藥、授粉、分收、烘干、加工等各環節機械化生產,全程機械化率達85%以上。
2013年,大豐區被認定為雜交水稻種子生產基地縣,2015年至2021年連續三輪獲得國家制種大縣獎勵資金和“十四五”規劃獎勵資金1.5億元。目前,全區雜交水稻制種面積6.8萬畝,制種主體32個。2020年,全區種業總產值超40億元,涉及種業產業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4832元。
作為雜交水稻制種全程機械化的“卡脖子”環節之一,人工授粉效果直接影響著制種質量和產量。
通過社會化服務組織租賃無人機,設定好飛行速度、飛行距離穗子高度等參數,一人能操作3至5架同時作業,每天多可趕粉500畝。
在劉莊鎮良好村制種基地觀摩現場,相比過去竹竿趕粉或拉繩授粉,這種模式大量節約勞動力,且機械收割避免了父、母本混雜影響種子質量,除收獲母本還額外增加每畝80-90公斤的父本稻谷產量,經綜合測算分析,每畝可節約成本300-500元。
(來源:農民日報·中國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