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的營養特性是指玉米在其營養期內對各種營養物質的需求特性,是指導玉米施肥的理論依據之一。提高玉米使用化肥的效益,必須抓住玉米營養的各關鍵時期,及時采取相應的施肥措施。
一般春玉米的營養期比夏玉米長,需要的營養物質較多,在施肥上應加大肥料用量,重施基肥,增加追肥的次數和比例,以各營養階段需肥的連續性。
夏玉米的營養期較短,需肥量相對較少,在施肥時應早施追肥,且集中施用,以便提高玉米前期吸肥強度,促早發,這些措施對提高產量、增加效益十分重要。
在化肥有限的情況下,春玉米應多分配些肥料,夏玉米可適量少安排些,這樣做同樣有利于提高化肥的使用效益。
玉米營養的臨界期和效率期是施肥的關鍵時期。臨界期一般出現在幼苗期和幼穗分化至形成期,其中玉米氮素的營養臨界期在幼穗分化期。此期施肥能促進雌雄穗分化形成,增加穗粒數,所以應及時追施氮肥。不同品種玉米的穗分化期可根據葉齡指數來判斷。
玉米磷素的營養臨界期是在三葉期,如缺磷,會嚴重影響根系發育,抑制蛋白質的合成,不利于發棵。在施肥上,應把磷肥做基肥或種肥施用,效果會更明顯。夏玉米因搶種不能施基肥,可在前作地上多施些磷肥,目的是利用前作磷肥的后效。
玉米鉀素的營養臨界期一般認為在幼苗期,此期缺鉀,則生長緩慢甚至停滯;如土壤缺鉀,必須重視增施鉀肥。玉米營養的效率期,即玉米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旺盛時期,玉米
氮素的效率期在大喇叭口至抽雄初期,此時施肥增產作用,應重施肥,以氮為主配合磷肥。夏玉米的吸肥高峰比春玉米來得早并且集中,一般在出苗后30天進入大喇叭口期,吸肥進入盛期,肥料應集中施于拔節期。春玉米對肥料的吸收比較平穩,除要追拔節肥外,還要重視穗肥與粒肥的施用。這樣的施肥,對玉米增加產量、提高肥效均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