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白芨價格一路上漲,特別是近年來重要被國際市場認可,重要價格也一路飆升。2017年白芨的種植前景如何呢?下面我們就來具體的了解一下白芨的種植前景以及白芨的種植效益。白芨的種植前景
1、資源產量。白芨又名甘根、白根、白烏兒頭、羊角七等,是蘭科植物,白芨的塊莖為不規則的扁圓形,有2-3個爪狀分枝,表面黃白色或灰白色,屬于稀有物種。在我國主要分布于貴州、四川、云南、廣西、浙江等地,主產于四川、云南、貴州。詳細產地為:四川的西昌地區,如:木里藏族自治州,主要集散地為四川成都荷花池藥材市場;云南的文山、思茅、麗江、楚雄;貴州的獨山、遵義、安順等地;而湖南的懷化地區,湖北的恩施地區,陜西的商洛、漢中地以及河南的伏牛山一帶,也為市場提供貨源,但數量很少。白芨生長在氣候溫暖潮濕的山谷或山的背陰處,生長年限長。一旦過度采挖,要恢復其產量需要很長時間。近年來隨著人們的大量采挖導致了白芨分布地銳減,已經使得白芨的資源嚴重不足,產量逐步下降。目前市場上的白芨貨源奇少,而且藥材個頭小的多,大的少,含潮大、質量差,采挖的地方也越來越遠,采挖難度增大,采挖人員正逐年減少,成本也因此在不斷地提高。追蹤產地了解到今年貨量遠少于去年,白芨價格的逐步上揚也是大勢所趨情理之中的事。
2、白芨的社會庫存量。盡管主要集中在7-10月,但實際上白芨除冬天以外,其余時間均可采挖,致使許多人不能夠囤積此貨。即使是囤積,商家也會考慮到成本問題,因為一旦囤積倉儲,其保管費用就會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的增加,成本自然會隨之上漲,如若價格上漲幅度不大無從贏利,就自然不會有人愿意囤積倉儲。前幾年,由于醫藥部門資金緊張,忽視了白芨的收購工作,致使白芨的庫存下降,碰上廠家需大貨時,市場上往往無貨可供,有時候市場上競然出現“有價無貨”的反常現象。就目前而言白芨的社會庫存量是比較薄弱的。隨著需求的拉升,供求矛盾的不斷激化必然會導致白芨價格上浮。
3、市場需求。白芨寒,味苦干澀,具有收斂止血,消腫生肌的功能。它是胃病的良藥,例如比較暢銷而且普遍被患者服用的“快胃片”就是使用白芨作為原料的品種;單味白芨生產的“白芨顆粒沖劑”和口服液,療效顯著,上市后銷路較好,生產廠商對白芨的年需求量也相應較大。白芨除了胃病以外還廣泛的被用著工業生產中的粘合劑,例如在卷煙生產中,卷煙的煙頭就是用白芨作粘合劑,裝裱字畫的粘合劑也是白芨制作的。另外,白芨多糖膠還可應用于日化產品中,替代化學增稠劑,并具有減少刺激性、保護皮膚、延緩衰老等功能,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和開發利用,白芨應用的范圍越來越廣泛,也就導致了白及的需求量越來越大。據2015年統計國內年使用量可達數千噸。
1畝規模種植白芨效益分析(按照4年采收)
1、投入:白芨投入分為種子、肥料、管理及其它四個方面:
①種子:無性繁殖種子。每畝用量300斤,市場價80元每斤,需投入300*80=24000元;有性繁殖種子(組培訓化苗),每畝8000株,市場價2元每株,需投入8000*2=16000元。
②肥料。預計每畝每年需要投入200元肥料,需投入200*4=800元。
③管理工資。預計每畝每年需投入400元,需投入400*4=1600元。
4年合計投入:18400-26400元。
2、收益
①畝產鮮白芨2000-4000斤,市場上鮮白芨價格50-70元每斤左右(2016年市場行情),預計收益為2000-4000*70-80=140000-320000元。
②1畝凈4年收益為:113600-293600元,每畝每年純收益為28400-73400元。
市場的變化、氣候的影響和管理的水平直接影響收益,所以以上數據僅供參考。以上就是白芨的種植前景以及種植效益介紹,總體來說,白芨的市場需求量還是比較大的,并且人中種植技術尚不成熟,因此發展中藥材白芨種植利潤還是比較客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