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瓜是一種很好的耐貯蔬菜,種植成本低,產量高,營養成分豐富,因此,冬瓜的健康生長對于,促進農民增收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今天小編為大家分享冬瓜灰霉病的防治技巧。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
冬瓜灰霉病癥狀:
冬瓜灰霉病是冬瓜在生長過程中由于真菌感染而引發的一種病,整個生育期均可發病,為害花和果實,也為害葉片。花及幼瓜染病花瓣、柱頭上產生水漬狀斑點,擴大后褪綠繼續擴展到花蒂部及嫩瓜上,出現暗褐色水漬狀病變,并長出灰褐色霉層,引起爛瓜。葉片染病葉緣產生V字形較大病斑,葉面現黃褐色近圓形病斑,邊緣淺黃色,病斑上有時產生輪紋。濕度大時病部長出灰褐色霉,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冬瓜灰霉病病原:
灰葡萄孢,屬半知菌類真菌。病菌形態特征、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無公害防治法參見黃瓜灰霉病。
冬瓜灰霉病防治措施:
1、選用抗病品種。
2、選留無病種子,做到從無病棚、無病株上留種,采用冰凍濾紙法檢驗種子是否帶菌。
3、溫湯或藥劑浸種。55—60℃恒溫浸種15分鐘,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浸種20分鐘后沖凈再催芽,或用O.3%的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拌種,均可取得良好的殺菌效果。
4、覆蓋地膜,采用滴灌等節水技術,輪作倒茬,重病棚(田)應與非瓜類作物進行輪作。
5、熏蒸消毒。溫室、塑料棚定植前10天,每55立方米空間用硫磺粉0.13公斤,鋸末O.25公斤混合后分放數處,點燃后密閉大棚,熏1夜。
6、加強栽培管理。尤其定植后至結瓜期控制澆水十分重要。保護地栽培,盡可能采用生態防治,尤其要注意溫濕度管理,采用放風排濕,控制灌水等措施降低棚內濕度,減少葉面結露,抑制病菌萌發和侵入,白天控溫28—30℃,夜間15℃,相對濕度低于90%。中溫低濕棚平均溫度21—25C,或控制大棚濕度高于90%不超過8小時,可減輕發病。
7、用粉塵法或煙霧法于發病初期開始用噴粉器噴撒10%多百粉塵劑,或5%防黑星粉塵劑每畝次1公斤,或施用45%百菌清煙劑每畝次200克,連續防治3—4次。
8、棚室或露地發病初期噴灑40%福星乳油80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加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2%武夷菌素(BO一10)水劑150倍液加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2%武夷菌素(BO一10)水劑150倍液、8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80%敵菌丹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每畝噴藥液60—65升,隔7—10天1次,連續防治3—4次。
9、加強檢疫,嚴防此病傳播蔓延。
冬瓜灰霉病在冬瓜整個發育期均會發病,種植冬瓜的農民朋友們需多加注意,一定要預防此病發生,上文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了冬瓜灰霉病的病原、特征、防治方法。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