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人們都以為稻虱是病害,其實它是一種蟲害。在水稻種中稻飛虱是嚴重危害水稻生長的害蟲之一。那么我們該如何有效防治稻飛虱的暴發呢?方法是什么呢?想要控制稻飛虱的暴發,首先我們要先了解一下稻飛虱的生長習性。
一、稻飛虱的生活習性
河南省的稻飛虱由南方稻區遷飛而至,有3種類型,分別為褐飛虱、灰飛虱和白背飛虱。灰飛虱和白背飛虱一般情況下為害較輕,在水稻生長前中期發生,與稻縱卷葉螟發生的時間接近,在防治稻縱卷葉螟的同時可得到控制。而有些年份在水稻生長中后期造成為害重的是褐飛虱。該蟲有群集為害的習性,成蟲、幼蟲吸食稻叢下部汗液,同時排出大量含糖類有毒黏液,使稻叢基部變黑,葉片發黃干枯。成蟲趨光性強,喜在嫩綠苴濕的稗草上和稻叢下部葉鞘及嫩莖組織內產卵。一頭雌蟲能產卵200粒--300粒。食料豐富、田間濕度較大、溫度25--30攝氏度時,有利于產卵、孵化和幼蟲成活。蟲害發生時多呈點片狀現象,先在下部為害,很快暴發成災。
二、防治稻飛虱的方法
水稻飛虱是隨氣流遠距離遷飛而來的害蟲,體型很小,具有隱蔽性和暴發性。稻飛虱主要有三種:白背飛虱、褐飛虱、灰飛虱。水稻受害后,輕者減產二三成,重者達五成以上,甚至顆粒無收。因此防治稻飛虱也是預防病毒病的關鍵措施。
1、發生規律 稻飛虱以若蟲在田間溝邊的雜草、土縫或根茬里越冬。春天到雜草上取食活動,后遷飛到麥田為害一段時間,再轉移到水稻上為害。其為害高峰多在孕穗期和乳熟期。成蟲和若蟲在稻株下部莖稈上刺吸汁液。被害稻株莖稈細軟,植株矮小。后期為害,影響灌漿,造成秕粒,甚至成片霉爛倒伏。雌蟲產卵于稻莖稈內。在高溫、高濕時繁殖快。水稻生長茂密,貪青晚熟的稻田往往受害較重。...[查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