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進入了夏季肥和秋季肥間的“空檔期”。在原料價格不斷上漲的情況下,復合肥企業的成本壓力劇增。在價格調漲和下游抵觸的矛盾中,秋季肥市場陷入僵局。目前國內部分出廠45%S(14:16:15/3*15)在4050-4500元/噸,45%CL(3*15)3850-4250元/噸;小麥肥部分45含量高氮產品出廠在3950-4250元/噸,40含量高磷產品在3650-3950元/噸。當前下游經銷商操盤謹慎,高位新成交有些僵持。上游繼續高位整理,復合肥成本存支撐,市場低端貨源減少,預計短期行情高位整理。

下半年復合肥價格仍將高位運行
隨著糧食收購價格的提升,今年農民種小麥和玉米將會增加1000元/畝的收入,糧食價格的上漲幅度基本可以抵消農資上漲帶來的種植成本壓力。而南方以種水稻為主,水稻價格上漲幅度較小,所以對于高價農資接受程度不及北方。作為農資企業,需要及時關注下半年農產品價格及下游是否會出現需求減少等情況。
目前夏種備肥已臨近收尾,但化肥市場并未呈現“退燒”跡象。價格一漲再漲,而且一貨難求。面對罕見的行情,不僅農資經銷商備受煎熬,生產企業同樣也在承受壓力。
專家表示:目前化肥行情持續“高燒”,要從國內和國際兩個方面去考慮:首先國際氮、磷、鉀的價格與國內相比,基本是2~3倍的差價,與國際價格相比,國內已經是全球價格洼地了,中國的化肥在國際上非常具有競爭力,不排除后市對國內價格產生一些影響;另一方面,國內能源、鉀肥、硫磺受大宗原料價格上漲影響不斷推高,復合肥增長的速度遠遠不及原料上漲的速度。
對于復合肥后市,大概率將繼續保持目前的高位運行,甚至不排除有繼續漲價的可能。
究其原因,一是俄烏沖突導致的國際能源價格上漲,天然氣、煤炭、石油等化肥生產密切相關的能源價格上漲抬高了生產成本;二是進口原料對外依存度較高,比如硫磺。硫磺價格由年前1000元/噸左右漲到了現在近4000元/噸,這是近十年來硫磺價格的歷史位。硫磺價格的上漲將直接影響到國內硫酸和磷酸的價格;三是受疫情影響,運輸受阻,運費價格上漲也給企業帶來了一定的成本壓力。
業內人士預測,原料、能源的高價情況短期內不能緩解,今年下半年復合肥價格仍將高位運行,同時不排除因庫存量大小造成的小幅波動,但不會影響整體價格上漲走勢。
(文章來源:農資價格網)